close

momo說暑假計畫要來一趟義大利之行,我忍不住說起最近的新發現:義大利和台灣很像哩!

 

忘記之前在哪裡就曾聽過義大利和台灣相似的說法,好像是飲食之故(拿披薩來比擬蔥油餅),但近來看了〈荒誕有理義大利〉和〈認養義大利〉兩本書,才赫然發現,兩個國家連文化都頗為類似呢。這兩本書的作者是Tim Parks,一個因為娶了義大利妻子,所以定居於義大利佛柔納的英國小說家(多好呀,『娶豬隨豬』,不是『嫁雞隨雞』!)他自1981年起即在義大利定居,小孩都生了三個,所以從他的觀點來看義大利,自然不同於一般旅遊書。這位被娘家認為是『典型盎格魯薩克遜冷漠』的英國男子所描述的義大利現象,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幾度捧腹大笑,因為,那英國式的冷嘲熱諷一句一句都好像在挖苦台灣呀,歸納幾個相似點如下:

 

1.       南北分裂。若說台灣南北分裂似乎為過了一點,至少沒義大利那麼嚴重。義大利南北分裂,主要是因為北方瞧不起南方的落後、混亂與腐敗,而且這種成見根深蒂固,自小即養成,連作者十歲不到的小孩在言談中都會帶著讓作者無力糾正的輕蔑。

 

2.       公務員與非公務員的差別待遇更精確一點的說法是,「公務員、雇員及個體戶」。書中說義大利公務員享有的特權內容及範圍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,而且幾乎沒有義務出現在工作崗位,總是在外頭喝咖啡或買東西,還可以兼差、用低廉價格到專屬飯店度假、申請超低利房貸及高利率銀行存款等,更重要的是,無論他們做了什麼,絕對不會被開除!(若不是知道這本書是在講義大利,我還以為是在說台灣呢!) 非公務員一般都對公務員帶有敵意,但基本上非公務員族群還可以再細分成雇員及個體戶,而這三者(公務員、雇員及個體戶)間存有著危妙的敵我意識。當雇員及個體戶在一起時,便會開始批評公務員的低落效率是浪費國家公孥;而公務員與雇員聊天時,則會批判個體戶的貪婪及逃漏稅;但若公務員與個體戶相遇,雙方會維持表面的恭敬,互相讚許對方做了正確的決定(可以想像是怎樣的應酬話吧:「唉唷,自己做生意好呀,賺很多錢,哪像我們領得是死薪水。」「我們做生意辛苦啦,公務員比較穩定啦。」),並一邊『可憐』那些因上班時間受限而兼差機會小、薪水低、假難請的雇員(寫到這邊真想哭呀,我就是所謂的雇員)

 

3.       公務員考試激烈。作者說,義大利人對於安全感的執迷不悟,遠超過他在英美兩國所見,大家都想競逐長期飯票也就是當個絕對不會被開除的公務員所以,公務員考試可想而知有多激烈了。任何公家機關職位徵人(包括清潔婦),都必須要公開招考(concorso),然而這類的招考不免會有黑箱作業,儘管如此,人人都還是抱著一絲希望,尤其是長輩,更會不斷要求子女找個鐵飯碗,無論那是否是子女的興趣所在。

 

4.       『規定』與『事實』之間的模糊地帶。「立即服從命令絕對是錯誤的,」作者如是說:「例如汽車後座必須繫安全帶或政府核發的證書必須課稅等,你連忙起身記筆記,並做好適當的因應措施,但一星期後卻發現,由於輿論抗議,因此政府決定取消新法,要不就是延緩實施,所以,到頭來還是老樣子。全國人民只有百分之五或六會像你一樣,真的因為新法而有所因應。」(唉,這有沒有讓人想起我們的ETC系統啊?幸好我也是那種不會立刻服從命令的人!)

 

5.       邪惡的選舉。即使義大利人普便認為選舉是『邪惡』的,但它仍被視為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大事。「每個國家都對政客失望透頂值得安慰的是,在其他我曾經住過的國家,選民即使無法在不同的政見上,至少也可以在不同的訴求重點之間做選擇」,然而,在義大利,如何分攤咎責(也就是互相揭對方的疤)則成了選舉的武器。「各種議論滿天飛,但沒有人談到和民生有關的話題,也從來沒有人討論政府的施政紀錄或方針。然而,儘管大家對政治都很失望,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去投票所,為支持的政黨投下一票。」於是,被人輕視的政客,又會再度選上。

 

6.       重視『家』。作者認為義大利人對於安全感有一種偏執狂,任何夫婦若想建立家庭,要先擁有自己住的一磚一瓦,所以,義大利文對於一家人所住的房子和作為情感堡壘的家,用的都是同一個字—casa,這跟中文是一樣的 (在英文,house & home雖然中文都是『家』,但表達的是不一樣的意念。) 義大利人相當安土重遷,除非真有必要,決不輕易搬家。

 

7.       寵小孩,重男輕女,且小孩都交由祖父母帶大。義大利家庭小孩都生得都不多,獨子現象很普遍,因為父母總是傾全力給孩子最好的,所以養小孩變成很昂貴的一件事。在義大利生第二個孩子簡直是驚天動地的大件事,除非第一胎生的是女生,那就另當別論。而義大利婦女普遍在55歲退休(公務員50),所以,這就造就了一堆健康且精力充沛的祖母可以幫忙帶孫子了。

 

8.       在親戚歡聚的場合背後,暗藏許多不滿與怨懟。「對義大利人而言,爸爸和媽媽,兒子和女兒,彼此總是沒完沒了的互相批評,他們永遠有事情可以抱怨,而且經常以刻薄且甚至深惡痛絕的口吻抱怨;但是他們聚在一起,那種滔滔不絕親密的言語及親密的肢體接觸,皆無法以筆墨形容。」作者這麼寫道。這讓我想起很多親戚的聚會,大家表現得親暱暨關懷,但聚會結束轉過身,出現的卻是八卦與批評,叫人受不了。

 

9.       養家活口?或是控制家庭?比起作者給孩子零用錢被認為是一種「非常盎格魯薩克遜,非常清教徒的東西,它出於對系統與條理,獎勵與處罰的偏執狂」,義大利人父母是不給零用錢的,偶爾視心情給孩子『小費』(義大利文的零用錢和小費同字)。他們比較喜歡給的是禮物,從孩子小時候給的玩具車或芭比娃娃,到長大之後送的汽車或公寓都有,但就是不給錢作者形容這是極度的慷慨,但也是極度的控制,因為父親會將自己的定位上綱。

 

10.   忌妒與猜忌。作者認為,最典型的義大利情節,是將忌妒與猜忌融為一爐,然後猜測為什麼在同一套體系之下,別人總是比自己吃得開。嗯,不過,我認為應該是人性,而不只是義大利或台灣情節吧?難道英美就不會有這種醜陋的人性嗎?

 

 

看完之後,會覺得義大利跟台灣像嗎?我個人是覺得挺像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